“在临床诊治的过程中,总是需要这样的灵光一现,但灵感并非凭空而来,而是需要平时的积累,积淀于自己的头脑中。现在的我依然在不断勤于思考,总结经验,临床中不断实践,希望能成为像恩师那样的好医生。”
一提到中医,我们可能会联想到“古老”、“神奇”、“望闻问切”等词语,但省医彭山医院中医科的这位年轻的中医医生,袁欢,让我们把中医与“年轻”完美结合,让我们看到了一股新生的力量正在医疗领域茁壮成长。
谈起自己的成长之路,袁欢说,我首先要感谢恩师——中医内科学呼吸与老年病专家王飞教授。
在高考之后袁欢毅然选择了中医专业,漫长的求学之路上,她遇见了自己的研究生导师王飞,这里,袁欢用了“有幸”一词。袁欢说,老师给她的感觉就是一直停不下来。恩师每天除了满满的门诊病人,还要参加学术会议,从事教学工作,承担科研课题,有时候忙的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,他总说:“每个人都有很多角色,每一个角色我们都要尽力做好,问心无愧。”尽管忙碌,老师的脸上每天都挂着笑容,笑对他的病人和工作。“微笑”这一点,其实很多人都做不好,在我们遇到不如意的工作状态和情绪的时候,往往无法理性管理自己的情绪,此时哪还会“微笑”?袁欢说,我问过老师,当您心情不好的时候,还怎么笑得出来?他说,“病人就是你的镜子,他笑了,你怎么会笑不出来?”“是的,我记住了老师的笑,记住了老师的叮嘱——勤思考,勤总结,勤实践”。
在2019年的春天,袁欢带着恩师的嘱托走进临床。
勤思考,比如同样是多汗的病人,有的用当归六黄汤,有的用甘麦大枣汤,有的用牡蛎散,它们的辨证有何不同? 勤总结,把自己在跟诊过程中的所见、所想、所得都总结并记录下来,总结成知识点,真正内化成为自己的知识;勤实践,将我们学习到的知识和检验运用于临床,不断学习,鼓励实践,敢于处方用药,提高临床实践能力。
“我知道自己在临床上的经验不够丰富,我就利用业余时间努力学习,不断总结。”袁欢回忆,“有一次诊室来了一位患者,张大爷,67岁,症见:腹部胀满疼痛,气逆上冲心胸,每日晨起发作,发作欲死,心烦不能忍,非常痛苦,白日如常人,夜间眠差,口苦咽干,舌质淡,苔白腻,脉细紧。根据患者描述,我想这正是奔豚气病。张仲景的《金匮要略》中的描述:奔豚气上冲胸,腹痛,往来寒热,奔豚汤主之。我追问患者病史,发现他发病前有愠怒史,故辨证为肝郁气逆,拟奔豚汤加减。奔豚汤是治肝郁气逆奔豚的良方,有较好的养阴清热、疏肝降逆作用。3天后患者复诊,已可见欢喜之气,诉气逆上冲症状明显好转,腹胀腹痛减轻。后照前方续服6剂,诸症基本缓解。呵呵,张大爷走的时候,笑着对我说,‘小丫头,不错哈!好好干!’”说到这里,袁欢略显羞涩。她说,张大爷笑了,我也笑了。
袁欢说,我发现有一些老年患者,听力下降,沟通起来非常吃力,家属也不在,怎么办呢?你要贴在他的耳朵边上给他反复交代煎药服法及饮食禁忌,我专门准备了便签纸,把注意事项写上去,让老人不清楚的时候把纸拿出来自己或者家属看;对于有些视力不好的患者,我就不用纸,我把需要注意的东西录在他的手机里,让他随时可以播放(当然,有些手机不能录音,我还是会用便签纸。)。必须要交代清楚呀,一个不小心整副药的疗效可能就会大大降低。
中医是一个古老神圣的职业,需要不断思考和总结。患者拿到手的只是一纸处方,处方背后却是医生十几年甚至数十年饱读书本辩证论治心血的结晶。俗话说,千人千方,每一个处方都是为患者量身打造,独一无二。
“年轻,就有无限可能。我会用更多的时间去思考、去实践,去体验行医路上的酸甜苦辣、生老病死,为患者解除病痛,带来欢声笑语。”袁欢很坚定地告诉我。
“医”路有你。当我们老去的时候,我们会感谢这个为之奋斗过的青春。